刚过端午,“赛龙舟”的热度依然不减。6月16日,2024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即将在广州开赛。正值“赛龙舟”火爆全网之际,大型原创当代舞剧《龙·舟》于6月15日、16日在广州友谊剧院精彩上演,向国内外观众展现广东传统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广东人民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舞剧《龙·舟》以千年龙舟文化为根基,是国内首部诠释龙舟文化的现实题材剧目,并成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
该剧以即将到来的国际龙舟大赛为背景,讲述了女教练李尖尖肩负重任,组建了一支由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各地优秀青年组成的龙舟队,代表国家出征的故事。他们一路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最终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展现了中国当代青年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时代精神。
“无论是龙舟还是舞蹈,都是用肢体语言展现力量之美、速度之美,以及团结拼搏的精神。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点,用身体语言诠释精神、讲述故事。”总编导钱鑫说道。
舞剧中,“龙舟桨”的形象丰富多样,有木桨、运动员训练用的“铁桨”,还有会反光的训练用桨。剧中不仅展现了不同种类的桨,还进行了艺术化、意象化的提炼和加工。“随着科技的发展,龙舟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长木桨发展到短木桨,再到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仅重七两的碳纤维桨,却能承受一百多斤成年人的重量,其密度和科技含量可见一斑。”钱鑫介绍说,“龙舟桨承载的不仅是速度的力量,还有运动员训练的艰辛,以及他们的梦想。通过一把桨,折射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剧的创作原型是广东顺德乐从龙舟队,这支队伍不仅在全国龙舟比赛中屡获佳绩,还为国家队输送了众多优秀队员。“全国龙舟看广东。”钱鑫表示,除了展现龙舟文化外,展现“龙舟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也是该剧的创作初衷。
在采风阶段,主演依力凡、李奥、庞冠宇与龙舟队员们同吃同住、一同训练,至今对运动员们的艰辛记忆犹新。“如何将体育项目精彩地搬上舞台,既能让观众接受这种艺术形式,又能感受到龙舟精神,在我看来是最难的地方。”李奥说道。
该剧自2021年底首演后,经过三轮修改提升,于去年赴鄂尔多斯、成都参加全国展演,深受各地观众好评。第十四届全国舞蹈线上展演的关注度更是突破了600万。“我认为观众也感受到了我们的力量。”依力凡说,“赛龙舟本身就充满力量,演出结束后观众热血沸腾,这让我们感受到这股团结拼搏的力量也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在舞剧的尾声,随着舞台乐池缓缓升起一条龙舟,粤港澳三地的龙舟队员手持刻有“中国”字样的船桨,奋力划动。这段激情澎湃、充满青春活力的舞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15日晚,来自香港犀牛龙舟队、香港乐力龙舟队、澳门大学龙舟队、吉隆坡野蛮人龙舟队等参赛队伍的队员们也前来观看了演出,现场欢呼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舞台上演员们充满激情的拼搏精神让他们想起了自己在水上团结协作的场景,同舟共济的共同愿景也深深地感染了他们。
除了精彩的舞台表演,友谊剧院门口还展出了一幅引人注目的巨型喷绘长卷——《龙舟》。这幅由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罗计坤创作的长卷,通过“岭南水韵”“源远流长”“文化传承”“点睛之礼”“龙舟情义”“起龙仪式”“赛龙夺锦”等篇章,生动细致地讲述了岭南龙舟的起源、习俗和传承演变,让观众深入了解这项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广东人来说,端午节‘扒龙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艺术总监兼制作人史前进说道。他表示,创作这部剧的初衷,不仅是为了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岭南非遗的独特魅力,更希望通过“看龙舟、学龙舟、扒龙舟、看龙舟大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龙舟文化活动,将岭南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传递给更多人。
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龙舟竞渡已经从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和文化盛事。“打破古今和中外的文化界限后,‘扒龙舟’这项体育竞技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国对中华龙舟文化的关注。”史前进表示,挖掘龙舟精神的时代内涵,以传承创新的方式构建舞剧《龙·舟》的故事结构和呈现形式,旨在展现龙舟文化的全新面貌,并通过这部粤产文艺精品将龙舟精神传递给全世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