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事坛场从布置上分内坛和外坛。共设七个坛场。外坛依行持分设六个坛场,分别为:大坛,法华坛,净士坛,诸经坛,楞严坛,华严坛。内坛诵《信心铭》。大坛:礼拜《梁皇宝忏》十二部,讽诵《药师经》、《金刚经》六十部、《梵网经心地品》二十四部。
2、七昼夜中,持诵经典作法超度。水陆法会乃是一堂整体的佛事,分为内坛佛事及外坛佛事,共分七个坛场,每一坛同等重要。每日分三时,至总回向坛宣读文疏,昭告十方法界,将每日所诵经典功德回向。因此,水陆是内坛外坛紧密结合的,大众随发心共同成就此一法会,就是最大功德。
3、水陆法.会分为内坛佛事及外坛佛事,共分七个坛场。内坛是整个法.会与四圣六凡交流的枢纽,普同供养法界一切有缘含识神灵,发愿度卝化一切有情,普利冥阳;外坛用于接引修行各种不同法.门、根基的修行者。启建一场水陆法.会,需动员的人力物力颇巨,需要七昼夜才能功德圆.满。
1、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以先秦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佛经中有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全文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修行者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
3、《乾隆版大藏经》是清代官刻的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或《龙藏》。该藏经始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年),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录了1669部,7168卷经、律、论、杂著等,使用了79036块经版。
启建一场水陆法.会,需动员的人力物力颇巨,需要七昼夜才能功德圆.满。七昼夜中,讽诵经典作法超度。水陆法.会乃是一堂整体的佛事,每一坛同等重要。每日分三时,至总回向坛宣读文疏,昭告十方法界,将每日所诵经典功德回向。
这个一般三到七天,根据居士的需求来确定时间和法会的规模,涉及到人员的多少,以及内坛啊、外坛的结坛。
水陆法会 全名为“法界圣凡水路普度大斋胜会”,也称“水路道场“水陆大会”“水路斋”。因其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六道众生,故称次名。
水陆法会的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天,夜三更时,外坛开始洒净;夜四更时,内坛进行结界;夜五更时,遣使建立幡旗。第二天,夜四更时,进行请上堂的仪式;夜五更时,为上堂奉浴。第三天,夜四更时,供上堂;夜五更时,请求赦免;中午时分,举行斋僧仪式。
五更奉浴。第三日四更,供上堂,五更请赦,午刻斋僧。第四日三更,请下堂,四更奉浴,五更说戒。第五日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午刻斋僧。第六日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第七日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下堂至外坛,申时送圣,至此水陆法会即告圆满结束。
有关水陆法会首次举行的年代,有说法认为是天监七年(508年),也有说法是天监四年(505年)。经历了周、隋等朝代,水陆法会的传承逐渐衰落。直到唐咸亨年间(670—673年),西京法海寺的道英从吴僧义济那里得到了水陆法会的仪文,在山北寺重新兴办法会。《释氏稽古略》卷三记载了这一事件。
1、昌乃一心闭目云: “大德最为弟子一经。”昌怕惧此非般若,求其使人请换,不肯。昌即开看,乃是金刚般若。将至王所,令执人在西,昌在东立,诵金刚般若经一遍,并得通利。王即放还,约束昌受持此经,实莫废忘。
2、鬼吏曰:「阴府深敬重书写受持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经。汝若发心,即获脱免。」得此遂告天子曰:「念生双亲垂老,别无兄弟侍养处世。年幼不知罪福,致犯重罪。虽读庾信文词,却不曾毁谤佛僧。既阳寿未终,乞此放回阳间,孝养父母。发愿书写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经。毕世食素,精勤受持。
3、她说她读了我讲述的《金刚经的研究》,看到我妻子十八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念一遍《金刚经》,后来安然往生的记载,觉得念《金刚经》有这样的福报,实在太好了,不但生前有一个好丈夫,死后还造图书馆纪念她,很受感动。现在她也开始每天早晨念一遍《金刚经》。各位,她是为了求福呢?还是在修福?(回答颇不一致。
4、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1、自身条件是这样的当然可以不出声。除了念地藏经还可念大悲咒制作大悲水喝。对噪子有好处。五戒十善要修。
2、所以,读经不论出声还是默念,只要至诚恭敬,功德一样!另外,大师还对诵经有如下开示: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
3、念佛出声和不出声没有区别。从修心的角度来说,出声念和默念的效果是一样的。当然,如果是出声念,就必须要学会念的方法,要用佛教里面的诵念方法,也就是要懂得用气。如果不懂得用气,那念久了,从身体的角度来说,就很容易受伤。
4、念诵佛号,即使是默默地在心中进行,也是有意义的。 佛教中的念力,依托于佛的愿力,能够在默念中得到加持。 尽管不出声,这种内心的默念佛号同样能够得到佛的庇佑。 因此,无论声音大小,重要的是内心的虔诚与专注。
5、是可以的!偈语中说过:相由心生,是说哪怕在简陋肮脏的地方,没有供奉佛陀的偶像,如果你心中纯净豁达,佛陀就在你的心中。
1、则有《华严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心经》等。另外,念经前,先佛前上香,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
2、念《地藏经》的比较多。但是,净土宗祖师印光法师开示:做佛事以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利益最大。
3、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然后开示诵全文,不得间断)(诵完经文后)念诵: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手埋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时常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
4、念诵 地藏经 阿弥陀佛 回向就行 多多放生功德回向更好!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愿你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 极乐世界。
法会为期七天,此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至七月二十一日依例举行。逢七月十四,西山寺进行了洒净仪式,清净佛法道场,肤慰、洒净人间。七月十五上午11点,“金刚七追思祈福法会”于西山寺大雄宝殿正式开始。由西山寺众高僧依礼上供,跪拜三佛,为众生超度祈福,愿现生者增福延寿,已往者超生净域。
1、而金刚经除了宣示这个道理以外,主要也是教导弟子们,如果能在生活日用一切法相中、亲见那个本来就离四相的,那麼就是看见自己本具的自心如来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并且也教导弟子们,若是明悟本心之後,应该如何安住、降伏妄心等等悟後起修之路。
2、没证果都不是正修。都是魔子魔孙。证果了做杀盗淫妄也是度众生。
3、第二部:主要是慈悲,有了慈悲心,才是继续往上发展的基础 第三步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学无止境,先说那么多。学佛要学会“理、感、悟、念”四个字。理是把世间的事情来龙去脉,因果理清楚。知道因和果的相互的关系。感是去感知它,分析它其中的道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